行业热点

稳定币在香港“合法化”:KYC不是终点,而是巨头入场的信号

发布日期:2025-10-12 02:48
Chain Icon
欧易OKX
OKX是全球十大虚拟货币交易所之一,支持90多个国家地区的法币充值服务,是法币入场和提现的重要通道之一。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today's society. It discusses how AI technology is revolutionizing industries such as healthcare, financ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explor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its implementation. Additionally, the article touches on th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surrounding AI and the importance of ensuring its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Overall,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transformative impact on the world.

稳定币在香港“合法化”:KYC不是终点,而是巨头入场的信号

香港 2025 年 8 月生效的稳定币新规以 KYC 实名制和牌照门槛为核心,引发行业重构:巨头加速入场,中小玩家承压,DeFi 暂被排除。

当加密货币世界仍在为去中心化理想争论不休时,香港用一纸《稳定币条例》给出了现实答案。

2025 年 8 月 1 日生效的新规中,实名制(KYC)要求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不仅划清了合规与违规的边界,更将行业从野蛮生长的混沌期,推向巨头主导的新格局。这场被称作 "全球最严" 的监管实验,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稳定币控制权的重新分配。

从无章可循到牌照护城河

的思路,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险防御本能深度契合。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的观察更直白地揭示了筛选逻辑:在主动接触的数十家机构中,许多计划 "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即便声称有应用场景的机构,也往往缺乏发行稳定币的技术积累与风险管控能力。这意味着,牌照不仅是合规凭证,更是对 "技术成熟度 + 场景落地能力" 的双重背书。

巨头入场与中小玩家的生存挤压

新规落地首周,市场分化已现端倪,而围绕牌照申请的传闻与博弈更添变数。

资本门槛筛出 "玩家层级"

2500 万港元的实缴资本,像一道无形的闸门,将多数中小型创业者挡在门外。目前明确表态推进申请的,多是京东、渣打银行、蚂蚁集团等巨头。

但行业共识渐趋清晰:首批牌照或向香港本土金融机构倾斜。有香港 Web3 从业者透露,首批获牌企业可能仅 2-3 家,蚂蚁与京东 "大概率不会出现在首批名单中"。

这种预判背后,是监管层对 "试点规模可控性" 的考量 —— 若科技巨头迅速入场并扩大规模,一旦出现技术漏洞或信用危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而小规模试点更符合 "摸着石头过河" 的稳妥路径。

反观 USDT、USDC 等主流稳定币,因不在香港发行暂得豁免,但业内普遍认为,若未来面向本地用户提供服务,终将纳入监管。这种格局下,香港稳定币市场正加速向 "巨头垄断" 倾斜,初创企业要么转型技术服务商(如四方精创为汇丰、渣打开发跨境清算系统),要么退守合规要求更低的地区,曾经百花齐放的创新生态,正被资本门槛压缩成少数玩家的游戏场。

用户体验的 "降维打击"

对普通用户而言,便捷性的倒退触手可及。过去 "开钱包即用" 的流畅体验已成历史,每笔转账都需核验双方身份,交易流程从 "链上即时" 变为 "合规审查前置"。有港元稳定币用户吐槽:"跨境支付时间从秒级变成了小时级,像是回到了银行电汇时代。"

这种体验折损,对依赖高效流通的场景打击尤甚。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热度已出现降温信号。自 7 月下旬起,香港金管局已要求虚拟货币交易所不得举办稳定币相关公开活动;内地监管层也同步收紧,禁止券商开展稳定币、RWA 相关活动及研报撰写。

DeFi 的 "合规孤岛" 困境

去中心化金融的生存土壤,本就建立在匿名性与无许可接入之上。但新规明确将 DeFi 协议排除在外,只允许京东电商结算这类 "用户已实名" 的闭环场景优先获批。这意味着,香港稳定币初期可能呈现 "Web2.5" 特征 —— 看似运行在区块链上,实则被圈定在中心化机构的可控范围内。

立法会议员吴杰庄的观点颇具代表性:"现阶段,安全比创新速度更重要。" 但这种 "安全" 的代价,是 DeFi 生态与香港市场的暂时割裂。

谁能拿到首批牌照?

金管局的筛选标准已清晰可见:技术成熟度、合规体系完整性、应用场景明确性 —— 尤其是 "实际应用场景" 被监管层反复强调。以此推断,渣打银行、中银香港等本土金融机构可能性更大。

渣打联合体整合了传统金融与 Web3 资源,其港元稳定币 HKDG 已通过沙盒测试;中银香港作为国有资本代表,凭借数字港元试点经验与清算网络优势,具备天然信任基础。而蚂蚁与京东虽技术储备充足(蚂蚁的区块链积累、京东的供应链场景),但因体量规模可能引发的监管顾虑,短期内或暂居 "备选名单"。

这些潜在赢家的共同特质,是将稳定币视为 "合规工具" 而非 "颠覆武器",这或许正是香港新规想要筛选出的 "行业样本"。

当 KYC 的尘埃落定,香港稳定币市场的重构才刚刚开始这不是结束,而是加密货币融入主流金融体系的又一次关键试错,其经验与教训,终将写入全球数字金融的规则手册。

Chain Icon
欧易OKX
OKX是全球十大虚拟货币交易所之一,支持90多个国家地区的法币充值服务,是法币入场和提现的重要通道之一。
分享到: